本書收錄了弗洛伊德后期的三部最重要的著作:《超越快樂原則》《集體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》以及《自我與本我》,這三部論著分別于1920、1921、1923年發表,提出了生本能與死本能的二元對立,集體中的力比多聯系以及人格三分結構法等理論,在內容上具有的承接性,共同構成了弗洛伊德后期的精神分析學理論體系。
西格蒙德
超越快樂原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集體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勒邦所描述的集團心理 第三章 其他人關于集體心理活動的論述 第四章 心理暗示和力比多 第五章 兩種人為組成的集體:教會和軍隊 第六章 其他問題和研究線索 第七章 自居作用 第八章 愛和催眠 第九章 聚居本能 第十章 集體和原始部落 第十一章 自我的等級劃分 第十二章 附錄 自我與本我 序 第一章 意識與無意識 第二章 自我與本我 第三章 自我與超我(自我典范) 第四章 兩種本能 第五章 自我的附屬關系 附錄一 弗洛伊德重要論著 附錄二 意義深遠的名句 附錄三 弗洛伊德生平大事記
本書收錄了弗洛伊德后期的三部最重要的著作:《超越快樂原則》《集體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》以及《自我與本我》,這三部論著分別于1920、1921、1923年發表,提出了生本能與死本能的二元對立,集體中的力比多聯系以及人格三分結構法等理論,在內容上具有的承接性,共同構成了弗洛伊德后期的精神分析學理論體系。
西格蒙德
超越快樂原則
第一章
第二章
第三章
第四章
第五章
第六章
第七章
集體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
第一章 導論
第二章 勒邦所描述的集團心理
第三章 其他人關于集體心理活動的論述
第四章 心理暗示和力比多
第五章 兩種人為組成的集體:教會和軍隊
第六章 其他問題和研究線索
第七章 自居作用
第八章 愛和催眠
第九章 聚居本能
第十章 集體和原始部落
第十一章 自我的等級劃分
第十二章 附錄
自我與本我
序
第一章 意識與無意識
第二章 自我與本我
第三章 自我與超我(自我典范)
第四章 兩種本能
第五章 自我的附屬關系
附錄一 弗洛伊德重要論著
附錄二 意義深遠的名句
附錄三 弗洛伊德生平大事記